平生雙四等;
該死十三元。
——調(diào)侃友人高心夔因誤押十三元詩韻而列朝考四等
曲徑通幽處;
園林無俗情。
——題蘇州臥云林
前朝干凈土;
高節(jié)大羅山。
——題衡陽王夫之墓
佳人難再得;
王子去求仙。
——贈妓女得仙
漢魏最初名勝;
湖南第一道場。
——題長沙麓山寺
考四海而為巂;
緯群龍之所經(jīng)。
——集《文選》題成都尊經(jīng)書院
人如天上珠星聚;
光滿庭中寶月圓。
——題烏龍山方丈室
二月春風清眼耳;
六經(jīng)書味潤身心。
——贈鄭亮伯
山中晝永看花久;
樹外天空任鳥飛。
——題四川彭縣多寶寺
文章領海風云氣;
詩畫名家山水緣。
——贈符子琴
從來為學心重細;
不待披云意已深。
——贈唐鳳遠
田園松菊豈無志;
魏闕江湖同此心。
——題北京靈光寺歸來庵
石出蒸湘攻錯玉;
鼓響衡岳震南天。
——題衡陽石鼓公園門樓
世臣喬木千年樹;
南國儒林第一人。
——題衡陽王夫之墓
蘭陔舊地花才結(jié);
桂樹新枝色更清。
——贈唐賓樓
舊書進讀無新意;
古事重論感世情。
——贈喻味皆
自研朱露點周易;
斫取青光讀楚辭。
——贈王竹間
論文似酒知甘苦;
退宦如僧靜見聞。
——贈陳用階
江山行處皆成字;
冷熱固人不算官。
——贈程仲旭
江山奇秀懷三峽;
兄弟文章比二蘇。
——贈黃可屏
似聞佳士心相許;
每見同人眼暫明。
——贈黃蘊思
芷香沅水三閭國;
蕪綠湘西一草堂。
——題湖南衡陽船山草堂
明月似聞三弄笛;
白云長對六朝山。
——題衡陽伊山寺
遍輯齒錄皆前輩;
幸有牙科步后塵。
——自題
浮云少味同雞肋;
烈士何心說豹皮。
——贈曾荊山
東海蒼龍,出為霖雨;
南岳朱鳥,上應壽星。
——賀吳大澂壽
清風明月不用一錢買;
流水高山自有萬里心。
——贈李鮮青
壁立千仞,猶恐未免俗;
兼包九流,而后可談經(jīng)。
——贈張之洞
立身當兼仲尼墨翟之行;
處世正在山水鳴雁之間。
——贈陳芝生
鐵板銅弦,高唱大江東去;
瓊樓玉宇,細聽水調(diào)歌頭。
——題江南會館戲臺
死也能生,王師始變風云色;
名臣不壽,江漢仍無砥柱人。
——挽胡林翼
文武繼諸周,好為汝南增月旦;
弦歌開廣廈,定因言偃得澹臺
——題確山銅川書院
文苑忝齊名,愧我不堪仙筙注;
薦章同報罷,輸君自有祖燈傳。
——挽俞樾
世上苦人多,一命存心思利濟;
湘中民力竭,涸泉濡沫念江湖。
——題長沙養(yǎng)老堂
匹馬斬顏良,河北英雄皆喪膽;
單刀赴魯肅,江南士子盡低頭。
——題湘潭關圣殿
竹樹護精廬,林鳥似識前朝事;
鐘魚答弦誦,芋火還容宰相分。
——題衡陽羅漢寺
松柏歲寒心,平仲昔來曾筑室;
瀟湘水云色,元暉吟望試登樓。
——題水口山臨湘樓
抱葉等寒蟬,愧我仍居參政院;
嘉木擬文虎,輸君曾上大觀樓。
——挽丁振鐸
時事積艱危,申甫再生猶有恨;
越防堅壁壘,汀沽回首更傷心。
——挽李光久
春秋表未成,幸有佳兒述詩禮;
縱橫計不就,空余高詠滿江山。
——自挽
抗疏劾三公,晚傷鼷鼠千鈞弩;
治生讓諸弟,歸剩鵝羊五頃田。
——挽陳伯屏
富貴春婆夢,同輩幾人紫光閣;
東府秋胡婦,詩名終古白香亭。
——挽鄧彌之
民猶是也,國猶是也,何分南北;
總而言之,統(tǒng)而言之,不是東西。
——諷袁世凱竊奪民國大總統(tǒng)
老臣白發(fā),痛矣騎箕,整頓乾坤事粗了;
滿眼蒼生,凄然流涕,徘徊門館我如何。
——挽張之洞
海外十年官,軍國多艱,歸期未遂還鄉(xiāng)愿;
相門三世業(yè),文章繼起,史館新除作傳人。
——挽曾紀澤
宅枕龍沙,看表里山川,曾是湘人辛苦地;
門盈駟馬,喜從容尊酒,幸逢江介晏安時。
——題南昌湖南會館
盡教儒子成名,唾手燕云,百戰(zhàn)山河盡功狗;
偏是人才不錄,歸魂鴛水,十年湖海失元龍。
——挽陳仲權
詩酒自名家,看勛業(yè)爛然,長增畫苑梅花色;
樓船又橫海,嘆英雄至矣,忍說江南血戰(zhàn)功。
——挽彭玉麟
彈指見華嚴,看天馬云開,一角小山藏世界;
觀心禮尊宿,聽木魚屐叩,十方古德應齋期。
——題衡陽西禪寺
丹心報國死何辭,恨未血濺帝衣,明臣非罪;
青史垂名期不朽,果能書宗董狐,做鬼亦雄。
——綿竹楊銳祠,熊克武贈,王闿運撰
契闊舊相隨,記從龍樹分襟,尊酒迎賓應憶我;
封疆才第一,正值鯨波沸海,角巾私第不言兵。
——挽李鴻章
演假亦聲容,居然晉舞秦謳,慷慨鳴鯤增壯氣;
傳芭祠節(jié)義,遙想荊城益瀨,往來風馬卷靈旗。
——題戲臺
夜雨憶書燈,人生少壯幾何,須發(fā)似君驚早白;
薰風吹宿草,世事匆忙休笑,光陰磨我為刊青。
——挽丁果臣
勝地已千年,每臨江望想才人,不比勞亭傷送客;
高朋常滿座,到舊館仍陪都督,更聞懸榻喜留賓。
——題滕王閣
明窗啜茗時,半日閑,三日忙,須勘破庭前竹影;
畫船攜酒處,衡山月,嶷山雨,冷思量城外鐘聲。
——題湖南衡陽回雁峰
生同姓,籍同名,又鄂諸同游,官閣談心移目影;
病相纏,火相驚,更兵符相迫,清泉余響咽琴聲。
——挽王春波
少年裘馬錦江游,喜整頓重來,秋稻屢豐兵氣靖;
高會簪纓華堂敞,愿英賢繼跡,甘棠留蔭后人看。
——題成都湖南會館
莫輕他北地燕支,看畫艇初來,江南兒女生顏色;
盡消受六朝金粉,只青山無恙,春時桃李又芳菲。
——王闿運題莫愁湖。燕支:即胭脂
自許詩成風雨驚,將平生硬語愁吟,開得宋賢兩派;
莫言地僻經(jīng)過少,看今日寒泉配食,遠同吳郡三高。
——題成都杜甫草堂工部祠
海疆歸日啟文場,須知回雁傳經(jīng),南岳萬年扶正統(tǒng);
石鼓宗風承宋派,更與重華敷衽,成均九奏協(xié)簫韶。
——題衡陽船山書院
花徑玉缸頻把酒,看諸子滿床簪笏,里社仍祠積善翁;
荷衣徒步記相從,喜州年平揖公卿,豪情吐盡書生氣。
——挽朱雨田
悲憫圣人心,孟子見迂闊而公見乖崖,若論名實當時笑;
才華翰林伯,同年居要津乃摒居田里,畢竟文章誤我多。
——挽郭嵩濤
兼富貴壽考,以著徽音,儒素顯清門,五承鳳誥賢名大;
歷困苦危亡,崦終榮養(yǎng),碑銘追往事,一到瀧岡涕淚多。
——挽李次青之母
平生以霍子孟、張叔大自期,異代不同功,戡定僅傳方面略;
經(jīng)學在紀河間、阮儀征而上,致身何太早,龍蛇遺恨禮堂書。
——挽曾國藩
兩間化育,靜觀皆魚躍鳶飛,洎乎世風變、廉恥亡,民風變、道德亡,五倫從禮學產(chǎn)生,把數(shù)千年哥哥妹妹,我我卿卿,弄成平等國;
一代文明,注重在男婚女嫁,在此圣教衰、邪說起,禮教衰、淫欲起,二姓本愛情合,率四百兆夫夫婦婦,鶼鶼鰈鰈,同醉自由天。
——題婚姻
今夜偶成異路緣,切莫爭爭吵吵。何妨聽這邊清平調(diào),那邊浪淘沙,自在悠閑,擺卻一身煩惱;消受些人間雅趣,認識些好友良朋;從從容容,齊齊整整,來得遠是遠客,來得近是近鄰。本壇除對作惡者拘、索強者逐,其余不分男女老少、宦庶九流,都會以禮相迎;誠遠勝閻羅客氣,幣同庫,食同鍋,方向不稍偏,莫說我為南為北;
明朝乃是中元節(jié),理該喜喜歡歡。好趕往下首姜畬街,上首石潭鎮(zhèn),遨游放浪,增添幾許精神;領略點梓里風光,品嘗點佳肴美味;熱熱鬧鬧,躋躋蹌蹌,要飲酒有酒樓,要喝茶有茶館。諸位盡情作樂也罷、消遣也行,此地俱備吹打唱彈、南雜百貨,卻是非錢不可;快多挪陽世資財,通得神,折得福,布囊張得滿,任憑你買東買西。
——題賑孤
附
文章上繼兩司馬;
耆宿今惟一伏生。
——蕭干賀王闿運八十壽
廣陵散從此絕矣;
靈光殿獨存巍然。
——駱成驤挽王闿運
司馬筆精堪接軌;
公羊?qū)W統(tǒng)在傳經(jīng)。
——黎元洪挽王闿運
仲尼死為儒童菩薩;
關尹古之博大真人。
——易實甫挽王闿運
門盡公卿,隋唐以下文中子;
經(jīng)傳楚蜀,秦漢之間老伏生。
——辜增榮挽王闿運
傲盡公卿,差能不作禰衡死;
論其身世,只當先時伏勝觀。
——龔福燾挽王闿運
曠古圣人才,能以逍遙通世法;
平生帝王學,祗今顛沛愧師承。
——楊鈞挽王闿運
何學述公羊,師淑有南海弟子;
雄文似司馬,依隱亦東方先生。
——黃逢元挽王闿運
獻策即還山,文中子門墻有諸將相;
投竿不忘世,周尚父耄耋為帝王師。
——吳熙賀王闿運八十壽誕
長清史館是八斗才,最怕周公來問禮;
登汀綺樓望十里埠,不隨王子去求仙。
——王闿運曾清任清史館長,以高齡而戀女仆周媽,人以此聯(lián)嘲之
以蔡伯喈詞鋒,歷詆公卿,三縑一字;
仿東方朔游戲,馳聲耄耋,斗米侏儒。
——劉人熙挽王闿運
三百年傳伊人古香,卷里服公吐蘭雪;
八五歲踵貞白遺囑,閣前容我拜松風。
——吳獬挽王闿運
布衣名聞四海,著書風靡五洲,此為儒效;
學說深印洞庭,哭聲上薄衡岳,吾與招魂。
——吳恭亨挽王闿運
文章本氣數(shù)所關,時際末流,高壽大名俱有累;
人物卑晉唐以下,學成別派,霸才雄筆兩無倫。
——吳熙挽王闿運
義兼師友必推君,何來紙上浮言,一笑掃除唯隱痛;
死盡輩流行及我,忍負病中垂句,九原今后再交歡。
——吳熙再挽王闿運
撥亂有春秋,道隆則隆,道汙則汙,惟夫子可游羿彀;
至人外生死,歌而非歌,哭而非哭,為天下惜此靈光。
——程崇訓挽王闿運
經(jīng)述文章,集何鄭馬班阮謝專長,唐之后諸儒未有也;
嬉笑怒罵,為曾左李彭丁張諍友,袁以下自檜無譏焉。
——謝盛唐挽王闿運
楚學離中原以獨行,讀湘綺全書,直接汩羅大夫,船山遺老;
教育先政治以革命,張公羊三世,實啟西川弟子,南海名人。
——熊希齡挽王闿運
賈鄭之經(jīng),馬班之史,漢魏六朝之詞章,于吾鄉(xiāng)咸同諸先正間獨尊壇席;
巨浸不溺,烈火不炎,滄桑萬變不奴主,胥世界天人阿修羅等皆入涅槃。
——胡子清挽王闿運
詩人常苦窮,而公交游半將相,文士多不遇,而公晚年作公卿,清氏數(shù)耆儒,其遭境視沈確士袁隨園尤異;
時流張宋幟,獨漱芳液于高岑,俗論趨桐城,獨振清塵于漢魏,藝林推宗匠,論所詣在吳太倉汪江都之間。
——陳士廉挽王闿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