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出句:高賢不負崚嶒骨【西貝】
參評對句:228
入選最佳:7
本期評委:文武
高賢不負崚嶒骨【西貝】
青史長存砥礪魂【劉杰】
簡評:文天祥在山河破碎,身世浮沉之際寫出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不朽的一曲壯歌。那磅礴的氣勢、高亢的情調,和他所表現(xiàn)出的民族氣節(jié)以及舍身取義的生死觀。成為了后世仁人志士們精神追求的楷模。在中華民族整個史詩般的煌煌巨著《廿四史》中,這樣的事跡和人物,層出不窮,枚不勝舉,歷朝歷代,都在不斷的上演著。固然歷史的車輪碾壓出的多是血跡斑斑,但歷史被裹挾著,也在一種艱難中不斷向前,這其中正是要有一群砥礪前行的精神追求的人們的不斷付出,才有了我們今天的繁榮昌盛和安居樂業(yè)。那些長存于史冊的有著砥礪精神的靈魂,必將千秋萬代,為世人所景仰。出句以崚嶒骨去表現(xiàn)人的完美品格,而對句以砥礪魂去表現(xiàn)人的不屈不撓的精神。出對句相得益彰,相互映襯,讀后使人有一股浩然正氣,從胸中自然而然的生發(fā)出來。整個聯(lián)句,一脈貫通,氣派宏闊,語言生動。是一副難得的哲理句的正對。
高賢不負崚嶒骨【西貝】
陋室偏饒富貴人【Rain】
簡評:偏饒,格外多的意思。隋*王通在《孔叢子》子一書中言到:“不取于人謂之富,不辱于人謂之貴!庇纱丝芍篱g之中富貴之人還是有很多的。當然如果這種解釋過于牽強的話,那么劉禹錫就用《陋室銘》來說話了:“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由此可見,陋室不陋,而富貴中人常有。如果說出句是在用崚嶒骨來表現(xiàn)高賢們的品格,那么對句就是在用富貴來表明陋室中人的身份,也就是在說,一個人居住在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的身份。出句的說理重在比喻,對句的說理重在對比。比喻是正比,對比是反襯。整個聯(lián)句既充滿哲理,又充滿智慧,令人頷首。對句另辟蹊徑,意清而言深。佳對!
高賢不負崚嶒骨【西貝】
小隱何妨錦繡才【西貝】
出句解讀:高賢之意是高尚、賢良或指高尚賢良之人。崚嶒本意指高峻的山,引申比喻特出不凡、比喻剛正不阿﹑堅貞不屈之意。顯然出句就是說高尚品德或具備高尚品德的人會擁有或不辜負崚嶒之骨,即真正的高賢是表里如一的,是內在品質與外在形象的完美結合。
小隱何妨錦繡才
簡評:對句的小隱出自老子的《道德經(jīng)》。其曰:小隱于野,隱于野,獨善其身;“小隱”是指隱逸生活、心里凈土要到林泉野徑去體會。小隱是與大隱相對而言的,小隱雖然不在朝,但是不會妨礙其有錦繡之才。對句承接出句,是從另外一個角度闡述真正有才之人有傲骨之士不在于他身居何處,正所謂英雄不問出處即是此意。對句承接自然,說理透徹,佳對!
高賢不負崚嶒骨【西貝】
壯士常懷砥礪心【楊培升】
簡評:壯士者,在魯迅先生那里也是屬于“中國的脊梁”中的一種人。無論是江湖之遠還是廟堂之高,都有這樣的人不斷涌現(xiàn)。正是他們每一個人的砥礪之心,才成就了一件又一件或驚心動魄,或建功立業(yè),或推動歷史前行的卓著功勛。對句雖沒有“青史長存砥礪魂”的恢弘氣勢,但有“青史長存砥礪魂”的浩然正氣。對句簡煉而恰宜。佳對!
高賢不負崚嶒骨【西貝】
隱士皆懷淡泊心【一地落花】
簡評:“隱士”即隱居之士,是道家哲學術語。隱士具備保持獨立人格、追求思想自由、不委曲求全、不依附權勢、具有超凡才德學識、并且是真正出自內心不愿入仕的隱居者。對句以“隱士”切入,同樣以“淡泊之心”來說明隱士具備的人格特點是尋求詩意的棲居,是人性的一種回歸,是對仕隱情結的一種解脫。正如陶公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懷有淡泊之心,寄情于山水之間的悠然自得。對句承接自然,切入準確,說理透徹。佳對!
高賢不負崚嶒骨【西貝】
曠士常懷淡泊心【天人合一】
簡評:“曠士”是指胸襟開闊之士。對句以“曠士”做為切入點,以淡泊之心來說明曠士具備的高貴品質可謂相得益彰。文天祥在獄中寫到“自非曠士懷,居人莽牢落”。若不是有曠士之胸懷,自己在獄中會更加感到孤獨寂寞,度日如年,牢獄之災更加將自己的意志消磨殆盡。杜甫的“自非曠士懷,登茲翻百憂”,也是說若非有曠士的清逸風雅之懷,再登上此塔會觸景生情,感慨萬千,無端生愁。對句承接自然、切入準確,說理透徹,佳對!
高賢不負崚嶒骨【西貝】
烈士猶懷慷慨心【石中梅花】
簡評:對句的“烈士”之意是古意中指有抱負有作為的人。對句的“慷慨”之意即充滿正氣,情緒激昂。就像曹操在《龜雖壽》寫道“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對句化典自然,毫無鑿痕,很好的詮釋了做為烈士內蘊著一股自強不息的豪邁氣概,有壯志凌云之人即使暮年也老當益壯、銳意進取,永不停止對理想追求和積極進取精神,永遠樂觀奮發(fā),自強不息。此對句同樣承接自然,切入準確,說理透徹,佳對!
12月17日出句:燈前抱膝吟長夜【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