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兮,本名程筱琴,徽州婺源人,現(xiàn)居上海。上海楹聯(lián)、上海詩詞學會會員,婺源詩詞學會會員,婺源徽州學研究會理事。
題上海奉賢聯(lián)
地得其名緣奉子;
天將大任付賢人。
題婺源通濟橋聯(lián)
橋古仍存通達志;
水新元是濟川才。
題婺源彩虹橋聯(lián)(集句)
青敷羅翠彩;
白水亙長虹。
上聯(lián)集《晉-楊方-合歡詩五首 其四》
下聯(lián)集《金-元好問-豐山懷古》
題上海婺源商會聯(lián)
一
商無銅臭真儒氣;
賈有書香節(jié)士風。
二
鼎足三分共潮晉;
絕塵一騎自齊梁。
徽州楹聯(lián)趣談
徽州如今逐漸被遺忘,古徽州就是今安徽黃山市。安徽省命名取于兩個城市首字,即安慶和徽州。徽州曾名新安,歙州。宋徽宗宣和三年五月廿四日(公元1121年),歙州被詔改為徽州;罩葜^名近千年;罩荼桓遣痪们埃1987年更名為黃山市。徽州文化包含許多內容,其主要內容當然是文學,尊漢文化孔孟之道,程朱理學。這對徽州弘揚中華文化,傳𠄘儒家文化起到至關重要之作用。徽州文人墨客在詩詞歌賦,楹聯(lián)創(chuàng)作上可謂登峰,產生了許多優(yōu)秀的詩詞楹聯(lián)作品。
古徽州有一府六縣,婺源就在其中,自古有無婺不成徽之說。今人由于徽州地名的更換無從談起,而源遠流長的徽文化遺留在婺源,這話雖不盡意,而婺源古代確譽名為書鄉(xiāng)。深山塢里朗朗讀書聲,曾有無名氏留下一副楹聯(lián):
一門九進士;
六部四尚書。
按,桃溪明代潘家這一門,曾出九名進士。其中潘璜,歷任吏部尚書,工部尚書,兵部尚書,禮部尚書,故有"九進士,四尚書"之謂。
難料這楹聯(lián)被一桃溪箍桶鋪抄來貼在桶匠店門前。不久有一新上任婺源縣令來桃溪拜會潘家,見桶匠鋪門口貼有"一門九進士;六部四尚書"。遂下轎進堂前求見,一看方知桶匠鋪。縣令苦笑之余另作一副楹聯(lián)送這家桶匠鋪。
一門九桶匠;
六桶四只箍。
被傳為笑談。
朱熹故里弦高鎮(zhèn)被敇封文公闕里,如朱夫子這幅楹聯(lián)在徽州也得到廣泛應用:
學成君子,如麟鳳之為祥,而龍虎之為變;
德在生民,如雨露之為澤,而雷霆之為威。
明代,徽州婺源大畈村出了個汪天官,汪鋐。在明代嘉靖年間因抗擊外侮,打敗佛郎機(葡萄牙,西班牙)有功。歷任兵部尚書,吏部尚書,榮加太子太保。汪鋐衣錦還鄉(xiāng)為婺源作了幅楹聯(lián),歌頌明朝開國皇帝曾來過大畈:
千里來龍歸大畈;
一堂山水養(yǎng)沱川。
徽州文人寫詩詞做楹聯(lián)被尊為文雅,而鄉(xiāng)民也常作對聯(lián),名對對。也就一人作一句,合成就是一幅對聯(lián)。
傳說明代重臣徽州人戴銑,童稚時不愿讀書。私塾先生不愿教戴銑而離走。戴銑父命戴銑追回,戴銑追到地名稱羊嶺的地方,跪求先生回轉。先生說: 我發(fā)對聯(lián)上聯(lián),如對得上,我就回去教你,先生見戴銑赤腳吟:
赤腳走羊嶺;
戴銑接對:翻身跳龍門。
先生說戴銑聰慧,回去繼續(xù)教導戴銑,后戴銑長大科考進士成才成名,而這幅對子:
赤腳走羊嶺;
翻身跳龍門。
亦名揚徽州。
徽州家家貼楹聯(lián)與題額,喻做人的道理、治家的高招,如:
事無不可對心意;
人生處事需謙言。
壽本乎仁樂生于智;
勤能補拙儉可養(yǎng)廉。
徽州人古今特愛做楹聯(lián),這與徽州的自然風光與文化底蘊有關。楹聯(lián)除除夕夜家家張貼,而古建筑,風景名勝區(qū),長期張貼,特別各姓氏宗祠門柱上普遍應用。如石城程氏宗祠內就有無數(shù)幅柱聯(lián),今錄一今人作品(我?guī)煾?nbsp;程龍山撰聯(lián)):
篁墩尚武精忠保境伯符司馬;
洛邑崇文禮義安民明道伊川。
徽州地名雖不存在,而古徽州這片土地上乃遵文,楹聯(lián)創(chuàng)作方興未艾。在這清平盛世之時代,謳歌黨和政府,鼓舞人民斗志,楹聯(lián)也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舜樂韶華綏日月;
堯歌偉麗靖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