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里閩蜀一脈源流
聯(lián)圣生平
眾所周知,中國文化史上涌現出了史圣司馬遷、書圣王羲之、畫圣吳道子、詩圣杜甫、茶圣陸羽、詞圣蘇軾等,而聯(lián)圣,則非鐘云舫莫屬!
鐘云舫(1847—1911),諱祖棻,自稱硬漢,號錚錚居士,清代廩生,原四川省重慶府江津縣高牙鋪青草碚(今重慶市江津區(qū)鼎山街道高牙村八社)人,以長于撰聯(lián)著稱,故有“聯(lián)圣”之稱。
鐘云舫生于道光二十七年丁未(1847)八月初九,同治六年丁卯(1867)考取庠生(秀才)第一名,不久食餼補為廩生,后遷居縣城設館授徒。
鐘云舫生性豪俠,剛正不阿,對貪官污吏疾惡如仇,常以詩文鞭撻。清光緒二十年甲午(1894)前后,江津知縣朱錫蕃狎妓嫖娼,卻在遺愛祠留下“政績”。鐘云舫憤憤不平,作詩諷刺:“蠻營倩女妙歌舞,猛將當關奈若何。捐廉八百買蘇小,從此訟庭花落多。(《有見〉)”朱錫蕃惱羞成怒,革去鐘云舫廩銀,還欲革除其功名,塾館遭禁關閉。鐘云舫被迫流落成都,得以游覽名勝古跡,撰成212字的《錦江城樓聯(lián)》(即《望江樓長聯(lián)》)。
光緒二十八年戊戌(1898),四川大旱,江津知縣武文源卻篡改糧章,加租加征,全縣民怨沸騰。舉人張?zhí)╇A聯(lián)絡士紳上告,鐘云舫參與草擬訴狀并名列其上,經光緒廿八年壬寅(1902)署理四川總督、任內大舉懲辦貪官、有“官屠”之稱的岑春煊受理,武文源被革職。次年癸卯(1903)三月,岑春煊奉調兩廣總督,途經江津,鐘云舫登舟參謁,贈《送岑大帥移督兩廣》詩致謝,武文源得悉恨之入骨,遂賄重慶知府張鐸,于五月在重慶將鐘云舫收質。截取鐘云舫以往詩中片言,加上“妖言惑眾,播亂民心,結黨為奸,意圖不測”的罪名,解往蓉城,拘押于成都府巡檢司待質所,一同被拘的舉人張?zhí)╇A行賄三百兩迅即獲釋;鐘云舫囊空,一押三年,不提不問,后經學生、壁山人鐘長春四處奔走,始得開釋,在外則傳言系川督錫良讀《錦城江樓聯(lián)》后愛惜人才,方釋鐘云舫,以免再遭構陷。
《擬題江津縣臨江城樓聯(lián)》系鐘云舫在待質所以淚和墨、以血染紙而成,效法《離騷》,無一書參考,全憑記憶,全聯(lián)共1612字,一日內一氣呵成,長冠古今,被譽為天下第一長聯(lián)”。這副楹聯(lián)氣勢恢宏,慘淡經營,對仗工穩(wěn),用典貼切,享譽當時。
光緒卅一年乙巳(1905),鐘云舫出獄后,回到江津,編校自己的詩文對聯(lián)作品,輯成《振振堂集》八卷(其中《振振堂詩稿》二卷、《振振堂文稿》二卷、《振振堂聯(lián)稿》四卷),在江津兩次印行。期間,光緒卅二年丙午(1906)六十大壽時,創(chuàng)作了890字的《六十自壽聯(lián)》,堪稱自壽聯(lián)經典。
宣統(tǒng)三年辛亥(1911),鐘云舫逝世,享壽六十五歲。
鐘云舫一生創(chuàng)作楹聯(lián)四千多副,編入《振振堂集》有一千八百五十副。其長聯(lián)的代表作有上述三副:212字的《錦江城樓聯(lián)》又稱《成都望江樓聯(lián)》(現懸掛于成都望江樓公園),1612字的《江津臨江樓聯(lián)》或稱《擬題江津縣臨江城樓聯(lián)》,890字的《六十自壽聯(lián)》。
2006年,重慶市撥款60萬元研究鐘云舫及其傳世作品《振振堂集》,這是建國以來重慶市確定的最大社科研究項目。
聯(lián)圣祖籍
余生也晚,實在是孤陋寡聞至極!筆者從1997年開始創(chuàng)作、研習楹聯(lián),迄今已經二十年整,很早就知道聯(lián)圣鐘云舫大名;從2009年開始研習客家文化,亦已八年整,知道清初“湖廣填四川”時,很多客家人遷往四川,四川(含今重慶市)客家人有數百上千萬之多,是五大客家人聚居之一(贛、閩、粵、桂、川)。但直到今年,我著意研習四川客家歷史名人,才從各種資料中獲悉,聯(lián)圣鐘云舫竟然是清初“湖廣填四川”搬遷去的客家人,他的祖籍是閩西客家祖地的汀州府武平縣!
我獲悉這一信息后,十分興奮,趕緊著手查找資料。原來,在清代前期的“湖廣填四川”移民大潮中,閩西汀州府武平縣的客家人鐘氏、馬氏、柯氏和闕氏等,相繼遷到四川,落業(yè)于江津縣,聚族而居,世代繁衍。這些客家移民及其后裔在江津耕讀傳家,或亦農跡商、農商并舉,在經濟文化等諸多方面做出很大貢獻。鐘云舫的祖先于雍正十二年(1734)從閩省汀州府武平縣“填川入蜀”至江津縣筍里高牙場“插占為業(yè)”。鐘云舫為入蜀第七代,屬“祖”字輩,名祖棻,號錚錚居士。
鐘云舫在其作品集《振振堂聯(lián)稿》“祠堂類”的序言中寫道:“棻先人自閩來川,累世積德。本有烝業(yè),為賊毀敗。壬午秋,棻艱難萬狀,邀會置產約三百金,中以人事顛倒,迄今猶未建祠。每念先人禋祀不修,終夜墮涕。又念先曾祖妣及祖妣兩世苦節(jié),棻母賢孝勤苦,合族共稱,青年棄世,猶余紡積錢百余釧。自思若有寸進,當為親族就手巴巖遺基立光復祠,為兩世節(jié)孝建一崇節(jié)祠,祔以棻母曰報勤堂。乃頭白如此,是區(qū)區(qū)者而不余異,不知蒼蒼者仇我何極也。然棻此志不果,目終不瞑,因記。前此暇日,曾擬有各聯(lián),擇存其一二,以告同人,俾知棻不孝如此也!笔拙渚烷_宗明義地表明他的先人是“自閩來川”!籌建鐘氏宗祠光復祠,為曾祖母和祖母建崇節(jié)祠,為母親建報勤堂祔祀于崇節(jié)祠,這都充分表現了鐘云舫濃濃的客家人報本崇先的觀念!
位于江津小十字西側的“天上宮(媽祖廟)”,館宇恢弘,是全縣閩裔的活動中心。約在光緒十年至二十年間,鐘云舫被閩籍會眾推舉為“天上宮(媽祖廟)”首事。這不僅是因為他的廩生資歷、聞名遐邇的楹聯(lián)高手,而且還因為他辦事公允,助人筆墨打抱不平的品德。這十年間,正值鐘云舫年富力強,他在縣城“天上宮(媽祖廟)”首事的崗位上,舉辦祭祀媽祖和年節(jié)慶典,傳播媽祖文化,并且深入到縣內十余個鄉(xiāng)鎮(zhèn)的“天上宮(媽祖廟)”去,題寫了大量楹聯(lián)。這一點,也充分證明了他的閩籍客家后裔的身份。閩西客家人把來自福建的媽祖文化帶到了四川。
聯(lián)圣宗祠聯(lián)體現了閩籍客家
在鐘云舫自己選編的《振振堂聯(lián)稿》和2017年3月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中國客家姓氏祠堂楹聯(lián)》中,搜集獲得鐘云舫所撰宗祠聯(lián)共二十六副。數量雖然不很多,但一如他在其它長聯(lián)創(chuàng)作上的藝術特色一樣,可概括為:一是極大地拉長了宗祠聯(lián)的行文篇幅;二是極大地擴展了宗祠聯(lián)創(chuàng)作的思想內容;三是極大地豐富了宗祠聯(lián)的藝術表現。
仔細分析起來,鐘云舫所撰宗祠聯(lián),從內容上體現了以下幾點:
聯(lián)語中有許多體現來自閩籍客家的語句,表示不忘客家祖地。如鐘云舫精心撰就的江津鐘氏宗祠光復祠楹聯(lián),上下聯(lián)合計字數達到了90字之多:“蜀江閩海,隔八千里焉,天勝人,人更勝天,始得俾熾昌如此,念昔日巴山西上,僰水東來,露宿風餐,予先世亦良苦耳;祖德宗功,歷二百年矣,子生孫,孫又生子,居然聚國族于斯,喜今朝燕寢凝祥,鶴峰斂秀,云蒸霞蔚,我后裔其必興乎!鄙下(lián)首分句“蜀江閩!彼淖趾拖侣(lián)第二小分句“歷二百年矣”五字,就清楚地表明了江津鐘氏在“湖廣填四川”移民大潮中,由閩入蜀,到重建光復祠、撰寫此聯(lián)之時,已經過去二百多年了;“巴山”是指巴山指的是川東一帶的丘陵山區(qū),“僰水”是綦江的古稱,流經重慶市綦江區(qū);“燕寢”是指當地小地名“燕子坪”,“鶴峰”是祠前山峰,后面鐘云舫幫別姓宗祠所撰楹聯(lián)中還會講到“鶴山”或“鶴嶺”“鶴嶺峰”均此。
江津保家樓鐘氏宗祠是另一支鐘氏的,其先祖是閩籍客家鐘拔英,于康熙五十九年(1721)來到江津綦江畔五福場一帶“插占為業(yè)”,其宗祠聯(lián)也是鐘云舫幫忙撰的:“地形撐五福之場,五嶺來遷,溯祖宗五百年前根本一家,誼篤五倫昭祀典;天池漾七星之凼,七房競爽,匯長江七千里外紋瀾四起,光分七曲耀人文!薄拔鍘X來遷”,表明此鐘氏來自“五嶺”, 五嶺由"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五座山組成,故又稱“五嶺”,地處廣東、廣西、湖南、江西、福建五省區(qū)交界處。“溯祖宗五百年前根本一家”,雖是來自套話“五百年前是一家”,但恐怕更多是實寫,因為我們閩西客家目前各姓氏的代數,大多為二十到三十代之間,約摸就是五百多年、六百多年、七百多年的歷史,鐘云舫幫忙撰寫此聯(lián)時,這支鐘氏在五嶺這邊的開基祖及其兒孫,恐怕就是五百年前同一家吃飯的至親者!拔甯!、“七星”分別指當地地名“五福場”、“七龍星”, 凼念dàng,塘、水坑的意思。“七房競爽”是指這支鐘氏到江津后,又再分了七個房支。
江津南安門闕氏宗祠棟對也是鐘云舫幫忙撰寫的,比他自己家族的鐘氏光復祠棟對還更長,達到了96字:“自汀州迢迢走馬而來,筑室于茲,有魚洞東瀠,鶴池西注,馬驍南顧,虎溪北騰,浩浩湯湯,繞以泮源,是七千里閩海川江的派;由鼎山隱隱分龍而去,旺氣在此,看菱塘夏漲,柳壩春森,蓮石秋清,秬坪冬茂,蔥蔥郁郁,蔚成佳蔭,為十九房宗枝祖干深根!辩娫启匙宰⒃弧瓣I氏祠聯(lián)。祠宇在南安門內,脈由武城來,與文廟對門,外曰泮源,長江繞之。秀才闕采章,余姻家也,故余得立館于此,代為多撰祠聯(lián)以報之!弊髡叽俗,說明了闕氏祠位于江津南安門內的區(qū)位和風水,表述了秀才闕采章與鐘云舫的姻親關系,闕是鐘云舫長媳的父親,鐘云舫在闕氏祠得以立館教學,特撰祠聯(lián)以報之。而這支闕氏是同樣來自“湖廣填四川”從汀州搬遷到江津的。上聯(lián)“自汀州迢迢走馬而來”“是七千里閩海川江的派”,清楚地表明了鐘云舫對頭親家闕采章的這一支闕氏,也是來自閩省汀州。此聯(lián)在寫法上,頗有孫髯翁大觀樓長聯(lián)的一些味道。
闕氏宗祠堂聯(lián):“大干擘龍門,桐樹鳳棲分五采;遠枝承閩省,荊陽隼集到三川!毕侣(lián)第一分句“遠枝承閩省”,也點明了這支闕氏來自閩省。
鐘云舫的舅父柯務生這一支柯氏,也是來自閩省武平縣,江津柯氏宗祠聯(lián)也是鐘云舫幫忙撰寫的:“圣德涵濡一百年,排碧干,鞏青柯,孫承祖蔭,祖庇孫枝,蔚矣椒蕃瓜衍;岷江逶迤七千里,尾南閩,首西蜀,地以人靈,人因地杰,壯哉源遠流長。”作者自注:“為柯氏祠自用。南閩,柯氏祖籍!甭(lián)語與自注均表明這支柯氏來自“南閩”,此“南閩”并非指現在講的閩南文化之閩南,而是講汀州府在整個中國,顯得很靠南方,故聯(lián)中相對“西蜀”來說、閩西就可以稱為“南閩”了!翱氯~氣連枝,從八閩栽培以來,吐秀揚葩,鶴嶺秋風橫國干;濟陽江合派,到三川蜿蜒而下,纏絲繞線,龍門春浪涌華堂! 作者自注:“為纏絲壩柯氏國華公祠落成自用,鶴山坪稱鶴嶺及龍門灘,皆彼近地名,濟陽其堂名也。”上聯(lián)中, “八閩”一詞,也表明了江津柯氏來自閩籍客家。
聯(lián)圣宗祠聯(lián)體現了地理形勝
闕采章是鐘云舫姻親,因此他為江津闕氏宗祠所撰的楹聯(lián)也最多,其中有很多副都體現了闕氏宗祠的地理形勝。淺析之。
鐘云舫為闕氏宗祠所撰的門聯(lián)有四副!靶蝿莩悄蟿伲鞴怅I北來”,聯(lián)語表述闕氏宗祠坐北朝南,大門所向是城南,山形龍勢挺好的;北面靠近城闕,亦有祥光涌來。
“碧峰千層綿鶴嶺,清波一派接龍門”,如前所述,“鶴嶺”“龍門”是江津地名,聯(lián)語表明闕氏宗祠依山傍水,一條腰帶似的清波在祠前環(huán)繞而過,直接通向龍門!褒堥T”既是實寫,又含暗喻,象征著闕氏人才輩出,鯉魚跳龍門,宗祠地理位置極佳,風水寶地。
“幾水一源通地脈,文峰三塔拱明堂”,作者自注:“幾水即江城水名。”“地脈”是風水學上地形的用詞,地脈以山川走向為標志,這被風水學家稱之為龍脈,即是隨山川行走的氣脈。地脈若能夠像像龍一般矯健多姿、時隱時現的,則據說龍脈極佳!懊魈谩保臼菫樘熳愚k理政治、會見百官接受官員朝拜的地方,引用到風水中的明堂,就是指穴前群山環(huán)繞,眾水朝謁,生氣聚合之場地。明堂要能夠藏風聚氣,必須得眾水朝拱。明堂的廣闊與青龍的山勢有關,青龍山勢遠大,明堂就宜寬廣,其勢較近,則明堂宜小巧,這樣才合整個形勢。這里是“文峰三塔拱明堂”,象征著闕氏宗祠文脈極佳,明堂很好,可以輩出人才。
“俎豆依文廟,弦歌接武城”, “俎豆”,典出《論語·衛(wèi)靈公》和《史記》卷四十七《孔子世家》,指古代祭祀、宴饗時盛食物用的禮器,亦泛指各種禮器,后引申為祭祀和崇奉之意。下聯(lián)是一個典故“武城弦歌”,或者稱“武城弦”,借指禮樂教化,出自《論語注疏·陽貨》和《史記》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傳〉。其故事內容大約為:言偃,是吳國人,字子游。比孔子小四十五歲。子游受業(yè)以后,出任武城的長官。孔子路過武城,聽到彈琴唱歌的聲音。孔子微微地笑了,說:"殺雞何必用宰牛刀呢?"子游說:"從前我聽先生說過:'有才德的人學了禮樂,就會涵養(yǎng)仁心,愛護人民;普通人學了禮樂,就會謹守法規(guī),容易使喚。'"孔子對隨行的學生們說:"諸位,言偃的話是對的。我剛才說的那句話不過是開玩笑罷了。"孔子認為子游熟習文章博學。鐘云舫此聯(lián)大概是想描述闕氏宗祠的地理位置靠近文廟,或者說宗祠祭祀活動,規(guī)制上是依照文廟的格式來祭拜的,也表明了他在此設館授徒的希冀,期望學生們在他的教化之下,都能夠像子游一樣出色而大有作為。
鐘云舫所撰的闕氏宗祠堂聯(lián)有一副:“兩地植祠堂,江洲近涌龍門浪;一庭開學校,城闕遙撐鶴嶺峰。”作者自注:“祠有兩所,一在龍門灘下,鶴山其來脈也!薄敖蕖薄俺顷I”“龍門”“鶴嶺峰”等,也是描述了闕氏宗祠的地理位置、周圍景色,“一庭開學!边表明了鐘云舫在此設館授徒的感激之情。
前述表“閩籍客家”的宗祠聯(lián)中,也有不少表述了宗祠的地理位置及周圍景色。敬請讀者回看明白,在此不予細述。
聯(lián)圣宗祠聯(lián)體現了儒學思想
鐘云舫畢竟是客家后裔,而且又是廩生功名,畢生從事私塾教育,因此他一如先輩們那樣,一如既往地稟承了客家文化之根本——儒家文化精髓。這一點,在他的宗祠聯(lián)中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江津闕氏宗祠學堂有鐘云舫撰的兩副聯(lián)——“子孫玄曾,考世系知終始;蒲編竹簡,親師友習禮儀”和“口誦心維,如六經須講究;光前裕后,乃九族宜先知”。鐘云舫于同治六年(1867)考中秀才后,在故鄉(xiāng)江津鄉(xiāng)間手爬巖老家祠堂內教塾學,補廩后遷居縣城。光緒十年(1884),在城南闕氏祠堂開塾館課讀,達十余年之久,因教學質量優(yōu)異,成為江津的名塾。以上兩副學堂聯(lián),為鐘云舫親撰,題在塾館的門庭上。兩副楹聯(lián)皆以《三字經》組成聯(lián),被譽為“創(chuàng)格”!度纸洝吩挠校骸白宰訉O,至玄曾,乃九族,人之倫”“經子通,讀諸史,考世系,知始終”“披蒲編,削竹簡”“親師友,習禮儀”。這些內容巧妙地組成聯(lián)句,非常適宜于宗祠塾學讀史誦經,培養(yǎng)族中子弟親師友,重九族人倫。
江津程氏宗祠,也有兩副聯(lián)是鐘云舫代好友劉丹梯為其親戚程元鼎撰的。一副是:“伊川上溯祖源,寢廟合成,愿君宏此遠模,擴作千萬間廣廈;道學共承宗派,明禋用享,于我忝依末戚,來坐二三月春風。”作者自注:“程元鼎修祠,為劉丹梯作。”另一副是:“啟松竹宏謨,以基礎將相門庭,一氣宗支綿僰水;托芝蘭雅誼,看法度高曾規(guī)矩,千年道統(tǒng)接伊川。”“伊川”既指程氏發(fā)源地河南伊川,又指理學名家程頤的號“伊川”。程頤與其兄程顥同學于周敦頤,共創(chuàng)“洛學”,為理學奠定了基礎,世稱“二程”。赫赫有名的“程門立雪”成語,講的就是三明將樂人楊時拜程頤為師的故事。①楊時學成歸去時,程頤感嘆:“吾道南矣!”楊時再傳羅從彥,羅從彥傳李侗,李侗傳朱熹,師承脈絡十分清晰。朱熹是儒家文化繼孔子之后的又一座高峰!“道學共承宗派”,就是講程頤在儒學思想上的地位!“基礎”“門庭”“法度”“規(guī)矩”“道統(tǒng)”等語,均表明了二程理學思想。
以下宗祠聯(lián)均體現了鐘云舫尊祖敬宗、敦親睦族、慎終追遠、報本崇先的思想,其很多詞句出自儒家經典著作四書五經,如《詩經》《尚書》《禮記》《樂經》等,以及孔子之后歷代儒學大師的著作,大家不妨細細咀嚼:
高曾及子孫,子孫及云礽,會重耳以烝嘗,漢室二千年來,無此福壽;
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新百齡之堂構,周天三萬日矣,猶見靈光。
作者自注:劉氏百歲祠,歷今又百歲,重修囑作。重孫、耳孫,征典不明,改之不能,有能代改者,愿師之。
上聯(lián)中,“烝嘗”,本指秋冬二祭,后亦泛稱祭祀,出自《詩經·小雅·楚茨》:“絜爾牛羊,以往烝嘗!编嵭{:“冬祭曰烝,秋祭曰嘗!毕侣(lián)中,“收族”,謂以上下尊卑、親疏遠近之序團結族人。
遠派尋源,岷江至此三千里;
大德得壽,寢室于今再百年。
作者自注:仍前。
下聯(lián)首分句“大德得壽”,典自《中庸》:“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后分句中,“寢室”,在這里指寢廟、宗廟。古代宗廟的正殿稱廟,后殿稱寢,合稱寢廟,出自《詩·小雅·巧言》:“奕奕寢廟,君子作之。”《禮記·月令》:“寢廟畢備!编嵭ⅲ骸胺矎R,前曰廟,后曰寢!
合一姓為烝嘗,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
綿千秋之祀事,悠遠則博厚,博厚則高明。
作者自注:明德祠。
上聯(lián)后二分句,出自《《禮記·大傳》:“人道親親也。親親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廟嚴,宗廟嚴故重社稷!毕侣(lián)后二分句,出自《中庸》:“故至誠無息,不息則久,久則征,征則悠遠,悠遠則博厚,博厚則高明。博厚,所以載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無疆。”
先祖父披星戴月,經營數十年,版筑躬親,披草茅以立家,一瓦一磚,皆可見前人手跡;
我兒孫食稅衣租,豐盈八九口,露霜興感,讀楚茨而思孝,兩籩兩豆,詎能展后嗣心腸。
作者自注:為闕氏祠作。
下聯(lián)中,“楚茨”,指《詩經·小雅·楚茨》,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周王祭祖祀神的樂歌,全詩六章,每章十二句,描寫了祭祀的全過程。“兩籩兩豆”,籩和豆,指古代祭祀及宴會時常用的兩種禮器,竹制為籩,木制為豆,后借指祭儀。
創(chuàng)業(yè)維艱,愿子孫毋記爭端,鼠牙雀角相推讓;
光宗有道,為祖父多培善脈,麟趾螽斯化吉祥。
作者自注:祠因先年釀訟僨事,故云。
上聯(lián)末分句,“鼠牙雀角”,鼠、雀,比喻強暴者,原意是因為強暴者的欺凌而引起爭訟,后比喻打官司的事,出自《詩經·召南·行露》:“誰謂雀無角,何以穿我屋?……誰謂鼠無牙,何以穿我墉?”下聯(lián)末分句,化自“麟趾呈祥”和“螽斯衍慶”兩個成語。“麟趾”,出自《詩經·周南·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螽斯”,出自《詩經·周南·螽斯》:“螽斯羽,詵詵兮,宜子宜孫,振振兮;螽斯羽,薨薨兮,宜子宜孫,繩繩兮;螽斯羽,揖揖兮,宜子宜孫,蟄蟄兮!
入川二百年來,只此根基,縱有爭端,也須念先人血食;
分支十九房外,足稱蕃衍,但知和氣,即留得后嗣心田。
上聯(lián)末,“血食”,謂受享祭品,古代殺牲取血以祭,故稱。出自《左傳·莊公六年》和《漢書·高帝紀下》。顏師古注:“祭者尚血腥,故曰血食也。”
為先代棲補所乎,清溪棟宇,已遂陵谷遷移,乃依然鐘鼓笙鏞,寢廟有成,執(zhí)事有。
此兒時讀書地也,阿舅英靈,尚睹衣冠配享,卻未識瓊琨玉佩,發(fā)身何日,報德何年。
作者自注:余,柯氏甥也。兒時依舅父務生先生,讀于纏絲壩祠宅。舅歿,宅歸祠掌。茲因清水溪支祠圯,修此宅,主其中,獻此。
下聯(lián)中,“配享”, 享通"饗",指合祭,祔祀,出自《尚書.呂刑》:"惟克天德,自作元命,配享在下。"孫星衍疏:"配謂配天,享謂享其祿,言惟能肩任天德,自作善命,則配天命而享天祿于下矣。" “發(fā)身”指成名,起家,出自《禮記·大學》:“仁者以財發(fā)身,不仁者以身發(fā)財。”鄭玄注:“發(fā),起也。言仁人有財則務於施與,以起身成其令名!薄皥蟮隆,指對受到的恩德予以報答,出自《詩·小雅·蓼莪》“欲報之德,昊天罔極”和《論語·憲問》“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畫棟托龍門,看后起人文,魚躍當春,三十六鱗神變化;
崇祠撐鶴嶺,迪前光祖武,雞彝承祀,一百六日到清明。
作者自注:仍前。龍門、鶴嶺皆祠前地名。
下聯(lián)中,“前光祖武”的“祖武”, 謂先人的遺跡、事業(yè)。武指步武,足跡。《詩經·大雅·下武》:“昭茲來許,繩其祖武!编嵭{:“戒慎其祖考所履踐之跡! 朱熹集傳:“武,跡也!薄俺徐搿,指主持祭祀,或指繼承帝位等!对娊洝旐灐らs宮》:“龍旂承祀,六轡耳耳!薄稘h書·韋玄成傳》:“世世承祀,傳之無窮!
寒棉暑葛,曉火宵燈,以兩女三子而折夭年,噫嘻,兒曹罪過;
飽喜饑瞋,干啼濕哭,歷萬苦千辛而有今日,嗚呼,母氏功勞。
作者自注:擬報勤堂聯(lián)。母故時,年三十六。棻父哭挽云:青年短命心難死,黃土長埋目未瞑。
鐘云舫弟子鄭勛評曰:恩師為太師母題撰的報勤堂聯(lián),一片真誠,句句是淚,字字是血,仁人孝子。
宗分黃帝之支,椒衍瓜綿,唐虞以前肇禋祀;
我愧青田之裔,松攀葛附,衣冠于此拜祠堂。
作者自注:為劉自修賀詹姓修祠。
“椒衍瓜綿”是“椒聊蕃衍,瓜瓞綿綿”的省語,指像花椒一樣蜜密繁衍,像瓜藤一樣蜿蜒纏綿,比喻家族(氏族),繁衍昌盛,人丁興旺。“椒衍”出自《詩·唐風》:“椒聊之實,蕃衍盈升!坝捎诮返淖訉嵽埽视靡员扔髯訉O眾多!惫暇d“,喻子孫眾盛,出自《詩·大雅·緜》:“緜緜瓜瓞,民之初生!惫橡,瓜一代一代地生長,喻子孫眾多!暗氺搿, 古代祭天的一種禮儀,先燔柴升煙、再加牲體或玉帛于柴上焚燒,意為讓天帝嗅味以享祭,后來泛指祭祀。“衣冠”,衣和冠,古代士以上戴冠,因用以指士以上的服裝,后泛指紳士,借指禮教、斯文,衣冠之弟。出自《史記·孝武本紀》:“黃帝已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薄妒酚洝た鬃邮兰摇罚骸肮仕犹玫茏觾,后世因廟藏孔子衣冠琴車書,至于漢二百馀年不絕!
巨姓分承廿一家,聚族于斯,欣看武廟連公寢;
長江源溯七千里,流芳至此,應有文瀾及壻鄉(xiāng)。
作者自注:為鐘肇西以婿頌黃氏合族祠,祠近武廟。
上聯(lián)中,“聚族于斯”,指客家人聚族而居的特點,出自《禮記?檀弓下》:“晉獻文子成室,晉大夫發(fā)焉,張老曰:‘美哉輪焉!美哉奐焉!歌于斯,哭于斯,聚族于斯!’”
行文至此,筆者不由得想起同樣是祖籍客家祖地汀州府武平、清初“湖廣填四川”的第七代、小鐘云舫一輪生肖(小12歲)的戊戌變法六君子之一劉光第(1859-1898),在回汀州武平省親祭祖時,寫下一聯(lián):
十八世祖孫,同年鄉(xiāng)會;
數千里閩蜀,一脈源流。
筆者有感于“湖廣填四川”之客家后裔,涌現出了許許多多像聯(lián)圣鐘云舫、戊戌君子劉光第一樣的優(yōu)秀人物,他們不忘祖地、崇先報本、奮發(fā)圖強的精神深深地感動著人們,請允許我以劉光第的下聯(lián)作為拙論文標題,并以此作結,向歷代客家籍偉人致以崇高的敬意!
作者王貴垣,53歲,龍巖市楹聯(lián)學會副會長,福建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楹聯(lián)學會會員,福建土樓博物館學術委員會委員,閩西客聯(lián)會特約研究員,龍巖學院閩臺客家研究院客座研究員,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客家專委會研究員。本文入圍“第三屆中國對聯(lián)甘棠獎”優(yōu)秀聯(lián)論候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