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國對聯(lián)網(wǎng)首頁對聯(lián)知識對聯(lián)書籍傅小松 《楹聯(lián)趣話》連載(六)

傅小松 《楹聯(lián)趣話》連載(六)

2019-08-30 22:36:41傅小松湖湘楹聯(lián) 0條評論

千古名句內(nèi)幕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這是北宋詞人晏殊的名作《浣溪沙》。其中,“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公推是千古名句。這名句是怎么來的呢?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二十引《復齋漫錄》記載;晏殊一次邀王琪吃飯。飯后在池邊散步。當時正是晚春,落花飄零。晏殊告訴王琪,他每得佳句,就把它寫在墻壁上。有的句子多年來都未能對出很好的下句。譬如說:

無可奈何花落去;

王琪聽了應聲對道:

似曾相識燕歸來。

晏殊大喜,于是把這個絕妙對句寫進了《浣溪沙》一詞。這首詞因為有了這個千古妙對而成為晏殊的代表作,并躋身中國古典名篇之一。王琪一句“似曾相識燕歸來”,不僅為《浣溪沙》一詞增光添色,甚至也提高了為晏殊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而王琪本人卻幾乎湮沒無聞。據(jù)史料記載,王琪,字君玉,成都華陽(今四川雙流縣)人。進士出身。是當時的一位著名詞人。有詞集《謫仙長短句》。但今天已失傳了。他的作品,可能就是這句“曾似相識燕歸來”了。


對聯(lián)“正氣歌”

前面講了不少名人幼時應對故事。這些故事,概括起來,無非一是表現(xiàn)那些名人幼慧,二是顯示少有大志。這類故事,聽多了覺得也不過如此。但下面這則故事,相信你讀了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朱熹《五朝名臣言行錄》記載,北宋名臣王禹偁,出身貧寒,家以磨面為生。他曾以磨面為題,寫了這樣一副對聯(lián):

但取心中正;

無愁眼下遲。

這首詩傳出去后,太守畢文簡很賞識,把留他在官家子弟中讀書。有一天,畢文簡宴請賓客,在席上出了一個上聯(lián):  

鸚鵡能言難似鳳;

眾人一時一籌莫展。王禹偁稍加思索,揮毫寫出下聯(lián):      

蜘蛛雖巧不如蠶。

“但取心中正;無愁眼下遲”,突出的是一個“正”字。這和唐朝偉大書法家顏真卿“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異曲同工?胺Q一首對聯(lián)“正氣歌”!“蜘蛛雖巧不如蠶”,蜘蛛和蠶都有吐絲之巧,但蜘蛛不過是一己之利,而蠶則是無私奉獻,造福蒼生。此句足可以和李商隱的名句“春蠶到死絲方盡”媲美。王禹偁這兩副對聯(lián),不僅表現(xiàn)了才華,更重要的是表現(xiàn)了自己修身立志的堅定取向。后來他考中進士,官至翰林學士。但始終堅持操守,一身正氣,遇事敢說敢為,以至常常被貶謫。但后人沒有忘記他,把他看成是一代名臣。南宋大儒朱熹還專門表彰他的事跡。他的如上兩副對聯(lián),也已成為傳世絕唱。


不假思索  就地取材

歐陽修《歸田錄》中說,北宋宰相寇準一天與友同游,乘興出一上聯(lián):

水底日為天上日;

眾人一時無以相對。楊大年剛好趕到,答道:

眼中人是面前人。

眾皆喝彩。對句妙在不假思索,就地取材。


對聯(lián)奇案

北宋包拯一次在微服私訪時,了解到了這樣一個奇案:一對徐姓夫妻兒子娶親。在新婚之夜新郎入洞房時,新娘為了考考自己的夫君,出了一個對句:

點燈登閣各攻書;

這個出句很有特點,不但“燈”同“登”,“閣”同“各”是同音字,前字分別是后字加偏旁(或筆劃)而成,而且“點燈”二字還是雙聲(兩個字的聲母相同),若對出下句,是要頗費腦筋的。新娘出了對句后,對新郎說:“你若對不出下句,今晚就不準進入洞房”。新郎苦苦思索了很久,也沒有對出下句,遂賭氣離家去了學堂。第二天早上起床后,新娘見坐在桌前的新郎緊鎖眉頭,便問其故。新郎說:“我直到現(xiàn)在還在為對不出你的對句而發(fā)愁呢!”新娘卻笑著說:“昨晚夜深人靜之時,明月當空,你獨自一人在院內(nèi)的梧桐樹下,不是已經(jīng)對上了嗎?要不,我能讓你入洞房嗎?”新郎一聽此話,吃驚地說:“我因?qū)Σ簧蠈洌灰苟荚趯W堂里,是天亮后才回來的呀!”新娘聽后,意識到自己引狼入室,讓壞人鉆了空子。竟悔恨交加地懸梁自盡了。因為出了人命案,縣衙就不問青紅皂白地把新郎抓捕。被刑訊逼供的新郎屈打成招后,就被判為秋后問斬。聽到兒子將要被問斬的消息后,徐母也絕望地投河自盡了。 
    包公“訪”到此事后,深感案情蹊蹺,便決定以對句作為“突破口”,把此案弄個真相大白。于是,當晚他就借住到徐家。到了夜深人靜皓月當空之時,他叫隨從搬來一把椅子,靠在梧桐樹下,與隨從閑聊起來。聊著聊著,突然茅塞頓開,翌日,包公離開徐家來到縣衙,令人貼出告示,內(nèi)容大意是開封府要在本地招取一名有才學的書生,到開封府任職,歡迎有志者到府衙應試。十幾個應試者來到縣衙,包公出的考題是“點燈登閣各攻書”的對句。應試者對出下句交上答卷后,包公選中了這樣一個考生,他的對句是:

移椅倚桐同賞月。

該考生見自己被選中,十分高興。未料包公冷笑一聲,驚堂木一拍,就下令衙役把該考生捆綁了起來。接著包公讓人把那個秋后問斬的新郎帶來,當新郎在暗中確認該考生就是自己的同窗好友,包公認定該考生就是夜進洞房糟蹋新娘的罪犯了。 
   包公之所以認定這位考生是“犯罪嫌疑人”,是因為他在徐家院內(nèi)的梧桐樹下坐在椅子上同隨從閑聊時,突然想出了“移椅倚桐同賞月”的對句,此句中,“椅”和“倚”,“桐”和“同”是同音字,前字分別是后字加偏旁(或筆劃)而成,“移椅”也是雙聲,同時又想到了新娘臨死前對新郎說的“你獨自一人在院內(nèi)的梧桐樹下,不是已經(jīng)對上了嗎”這句話,所以才把答出了“移椅倚桐 同賞月”的考生給“扣”了起來。隨后包公一審該考生,該考生就從實招供了。


對聯(lián)“圈套”

《中國楹聯(lián)大典》中說,蘇東坡一天去寺院拜訪佛印,進屋就聞到魚香撲鼻,但兩眼望去并不見魚,只有一只大磬(音讀“慶”,大壇子)擺在墻角,估計必是藏魚之器。東坡靈機一動,出一上聯(lián):

向陽門第春常在;

這是一個現(xiàn)成、常用的對句,下聯(lián)幾乎是人人皆知。佛印不知東坡用意,便脫口把下聯(lián)說了出來:

積善人家慶有余。

東坡笑道:“既然磬(慶)有余(魚),就快拿出來吧”。佛印這才知上當。


兄弟文豪比對聯(lián)

蘇轍,字子由,和他的父親蘇洵、兄長蘇軾并稱“三蘇”。蘇轍于北宋嘉祐年間和蘇軾同登進士,才華不在老兄之下。在今四川省眉山縣三蘇祠,有一副名聞遐邇的對聯(lián),是清人張鵬翮寫的:

一門父子三詞客 ;

千古文章八大家 。

這兩句話對蘇氏父子及蘇軾兄弟而言,完全是實事求是?梢哉f,在古今兄弟作家中,除了20世紀的魯迅周氏兄弟,恐怕再沒有可與之相媲美的了。

元仇遠《稗史》中說,一次,蘇軾蘇轍兄弟同佛印和尚游覽名勝巫山。佛印出一上聯(lián):

     無山得似巫山好;

這是一個異字同音對,“無”與“巫”同音。東坡對道:

何葉能如荷葉圓。

“何”與“荷”同音,且“何”與“無”都是疑問代詞。構成一副妙對。蘇轍的對句是:

何水能如河水清。

以“水”對“山”,蘇轍的對句更佳。“河”指黃河,原來黃河的水是清的,后來因為兩岸水土嚴重流失才漸漸變“黃”。有的書上載廬鴻儒也有一個對句:

孰道堪如蜀道難。

比較工整,但不如蘇氏兄弟的對句平易曉暢。


天外有天

  《中國楹聯(lián)學》上說,蘇東坡少時,聰明過人,備受稱贊,于是不免有些飄飄然起來。一天乘興在門上寫了這樣一副對聯(lián):

識遍天下字;

讀盡人間書。

對聯(lián)掛出沒幾天,來了一位白發(fā)老翁,手里拿著一本小書,口稱向他請教。東坡接過一看,大驚失色,原來書里面的字他一個也不認識,頓時面紅耳赤,羞愧萬分。立即向老翁長揖謝道:“小生一時狂興,多虧尊翁指點,感激不盡”。老翁走后,東坡立即在原聯(lián)前加了兩個字:
發(fā)憤識遍天下字;

 立志讀盡人間書。

猜您喜歡

評論區(qū)

猜您喜歡的對聯(lián)及詩文:

傅小松趣話

對聯(lián)分類

對聯(lián)知識

熱門對聯(lián)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