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詩,但世上只有漢民族有對聯(lián)。(?)這首先是因為漢字漢語的特點。漢字字體方正,兩兩相對,視覺上就有建筑美,對稱美。小時候每到過年,我爺爺就要給全村人家寫對聯(lián)。很多人根本不識字,但他們也能看出美來。紅紙,黑字,兩兩相伴,看著就好看。汪曾祺汪老爺子小說《受戒》,寫小和尚明子寫字,村里人都覺得好看,字黑。簡單的理由往往就是最強大的理由。
其次,古漢語以單音節(jié)詞居多。一個字就是一個詞,單字單音,既便于單個字意思相對,也便于字和字組合相對。比如“去”對“來”很方便,come對go就對不上。比它更簡單也更強大的理由是,每個字都分平仄,平仄錯落相對,念起來很好聽。
對聯(lián)的受歡迎,還因為它符合中國人的哲學。中國人講究陰陽之道,宇宙萬物都可以分陰陽,陰陽既相對又共生。對聯(lián)就體現(xiàn)這種哲學觀念。上聯(lián)與下聯(lián)之間,可以意思或角度相反但一定會合成一個主題,即相反相成,這叫“反對“。也可以性質(zhì)相近或從不同側面寫同一事物,互相關聯(lián),互相映襯,這叫“”正對“(但上下聯(lián)不能意思雷同,那就犯了“合掌”的大忌)。還可以上下聯(lián)(出句與對句)相承,不能分割,更不可顛倒,如同水之流下,叫“串對”或者“流水對”。
小測試:下列對聯(lián)哪些是反對,哪些是正對,哪些是流水對
1、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2、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3、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4、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5、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
6、即從巴峽穿巫峽,便從襄陽下洛陽。
7、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8、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9、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在中國人心中,宇宙萬物萬事都有自己的對應、陰影、回響、共鳴。念一念《笠翁對韻》:
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雷隱隱,霧蒙蒙。日下對天中。風高秋月白,雨霽晚霞紅。牛女二星河左右,參商兩曜斗西東。十月塞邊,颯颯寒霜驚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魚翁。
河對漢,綠對紅。雨伯對雷公。煙樓對雪洞,月殿對天宮。云叆叇,日曈朦。臘屐對漁蓬。過天星似箭,吐魂月如弓。驛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荷花風。茅店村前,皓月墜林雞唱韻;板橋路上,青霜鎖道馬行蹤。
山對海,華對嵩。四岳對三公。宮花對禁柳,塞雁對江龍。清暑殿,廣寒宮。拾翠對題紅。莊周夢化蝶,呂望兆飛熊。北牖當風停夏扇,南簾曝日省冬烘。鶴舞樓頭,玉笛弄殘仙子月;鳳翔臺上,紫簫吹斷美人風。
除了好聽,好看,你是不是覺得我們所處的宇宙和諧又精致、對稱又錯落?
二
一副嚴格意義上的對聯(lián)要做到以下七點:
字數(shù)相等、文字相異、詞類相當、結構相應、節(jié)奏相同、平仄相諧、意義相關。
字數(shù)相等:上下聯(lián)字數(shù)要一樣。(也有人故意違反這個規(guī)則,制造特殊效果。有個老段子,說袁世凱死后,四川有人給他送副對聯(lián)。上聯(lián)是:袁世凱千古。下聯(lián)是:中華民國萬歲。“千古”對“萬歲”,這沒問題;可是“袁世凱”三個字怎么對“中華民國”四個字呢?這副聯(lián)的意圖就是想說,袁世凱對不住中華民國。)
文字相異:一聯(lián)內(nèi)部可以重字,但上聯(lián)和下聯(lián)間不能出現(xiàn)重字。比如:地理組老丁侃地理,語文組小趙品語文。 “地理”、“語文”兩字重復出現(xiàn)沒關系,在一聯(lián)內(nèi)部;“組”這個字上下聯(lián)都有,這就不行。擬對聯(lián)者常常故意在一聯(lián)內(nèi)部重復用字以造成回環(huán)效果。有一年我們邯鄲一中理科實驗班的學生去參加北大自主招生,老師出了個上聯(lián):博雅塔下人博雅。該學生對下句:立志樓前熊立志。因為有個物理老師就叫熊立志,理科實驗部所在的教學樓就叫“立志樓”(其實是“勵志樓”),而熊老師每天早晚又常常站在樓前檢查紀律。這是個機智寶寶。嚴格說,這個下聯(lián)并不工整,因為“人博雅”和“熊立志”詞性不同,結構不同,“志”是仄聲也不對。
詞類相當:上下聯(lián)的相應位置上的詞,詞性要一致。實詞對實詞,虛詞對虛詞。實詞里面,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這是泛泛而言。古人其實規(guī)定的很詳細,比如人名對人名,地名對地名,表顏色的詞要對表顏色的詞,數(shù)量詞要對數(shù)量詞,疊音詞要對疊音詞,連綿詞要對連綿詞等等。想想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想想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有同學說,這太受限制了。錯。沒有限制就沒有自由,高手常常沒有困難創(chuàng)造困難以展現(xiàn)高超的文字功夫。比如杜甫“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其實“白日”跟“白”關系不大,可人家杜甫對上“青春”,即便是字面上有表顏色的也要給對工整。還舉杜甫的栗子,“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有同學說,這“尋常”和“七十”詞性并不一致啊。一個形容詞,一個數(shù)量詞。實際上,尋、常,皆古代長度單位。八尺為尋;一丈六尺為常。杜甫巧妙地利用了這個詞的兩個詞性,玩得很高。
結構相應:上下聯(lián)相應位置的詞組結構要一致或相近。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動賓對動賓,并列對并列,述補對述補。
節(jié)奏相同:比如“七八個星/ 天外,兩三點雨/ 山前” 、“颯颯/寒霜/驚/戍旅,漫漫/朔雪/冷/漁翁” 、 “莊周/夢/化蝶,呂望/兆/飛熊” 。試著給上面的九組對聯(lián)劃一劃節(jié)奏,體會一下。
平仄相諧:古音有平、上(讀三聲)、去、入四聲。入聲短促,在現(xiàn)在的普通話里已經(jīng)沒有了,還保留在方言之中。大致來說,平聲相當于普通話的一聲和二聲,上聲相當于普通話的三聲,去聲相當于普通話的四聲。上聲和去聲合稱仄聲。什么叫平仄相諧呢?就是上下聯(lián)相應位置要平仄相對。以七字句為例,上聯(lián)如果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 ,下聯(lián)就該對 仄仄平平仄仄平;上聯(lián)是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下聯(lián)該對 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果是五字句,那就把七字句的前兩個字的平仄截去即可。 連起來念一下,是不是很好聽?這就是為什么我們讀律詩,即便不知道它的意思也往往覺得好,一首現(xiàn)代詩,如果我們看不懂,我們就會輕率地把它看成狗屎的原因。
又有寶寶問,每個位置上的平仄都規(guī)定的這么死嗎?也不是。我們有句不是十分準確的順口溜叫“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還以七言句子為例,第一、三、五個字的平仄可以放寬,但二、四、六位置上的平仄一定要相對。比這個更重要的,同學們一定要牢記的是,上聯(lián)最后一個字必須是仄聲,下聯(lián)最后一個字一定是平聲。根據(jù)這條鐵律,大家就會判斷哪個是上聯(lián),哪個是下聯(lián)了。考試時,如果讓你對對聯(lián),其他位置的平仄可以不管,但上下聯(lián)最后一個字的平仄一定要講究。
會判斷上下聯(lián),那貼春聯(lián)時該怎么貼呢?以面對門為例,古人一般把上聯(lián)貼右邊,下聯(lián)貼左邊。因為古人的閱讀習慣是從右向左。如果你依古例,那么切記,橫批也要從右向左讀才對。常見的錯誤是,右邊上聯(lián)左邊下聯(lián),但橫批從左向右讀。如果你按現(xiàn)代閱讀習慣,上聯(lián)貼左邊,下聯(lián)貼右邊,也可以。同樣要切記,橫批也要保持一致,從左向右讀。
橫批常見四個字,也可以三個字甚至兩個字。橫批是對上下聯(lián)意思的統(tǒng)攝,要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但橫批不要重復上下聯(lián)的內(nèi)容,最好也不要跟上下聯(lián)重字。
最后,意義相關,這條必不可少。有時候,形式上完全對仗,但就是意思毫無聯(lián)系,這也稱不上合格的對聯(lián)。有很多人為了對上所謂的“絕對”,常常絞盡腦汁硬湊,結果是雖然形式上對上了,但意思毫無關聯(lián),這也沒什么意義。
比如:煙鎖池塘柳
這個上聯(lián)嵌了金、木、水、火、土五行,所以難度非常大。有次去吃飯,有人在酒桌上對了個下句,“板城燒鍋酒”,為此洋洋得意。“板城燒鍋酒”也暗嵌了金木水火土,但上聯(lián)已經(jīng)有了,下聯(lián)再來就雷同了,此其一;最關鍵是,對的沒有任何意義。
不過古人有時候故意把上下聯(lián)逐字對仗工穩(wěn),詞性、平仄相對但意思乍一看并不相干,而且離得越遠越好,但通過別解又另有一番趣味。這叫“無情對”,看似無情實有情,是一種高級文字游戲。比如明代《古今譚概》中相傳李東陽所撰的“庭前花始放,閣下李先生”,逐字對仗,非常工穩(wěn),在特殊語境又有一種幽默機智。再如“九鼎關山千秋史,一壺開水兩毛錢”,一個字一個字看,字字相對,但整個意思果然不相干,而且出句大雅,對句大俗,雅俗反差造成幽默效果。同樣手法的,比如“清風入殿三擊鼓,明日出門九點鐘”。民國時北大招生,出上聯(lián)“孫行者”,有考生對“胡適之”。“孫”對“胡”,猢猻嘛,諧音相對。“行”與“適”對,“適”在古文中也有動詞“到”的意思,“者”和“之”都是助詞。對仗工穩(wěn)又有趣。類似的還有“陶然亭”對“張之洞”。